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0000-0000-000
79岁老人反复胸痛3天心脏主干道严重堵塞……
“需要紧急转诊!”正月初八,新春开工第一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接到基层医联体医院的求助电线岁的张先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命悬一线,基层医院受限于复杂病变处理能力,向省中医胸痛中心介入团队发出生命呼救.....
2月5日(初八),胶东某基层医院接诊了反复胸痛3天的张先生。冠脉造影显示,张先生的心脏供血的主干道严重堵塞:前三叉病变合并回旋支次全闭塞病变。面对当地医院给出的两个治疗方案——开胸搭桥或介入治疗,家属陷入两难,外科开胸搭桥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心脏供血问题,但是开胸手术风险高、创伤大、费用高。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费用相对较低,但是对医院软硬件水平,尤其是技术水准要求很高。当地医院由于技术与设备的限制,无法保证此手术的成功率。
张先生的家人综合考虑了当地医院对省中医胸痛中心的介绍和老人身体状况后,毅然决定到省中医寻求介入治疗。由此,一条跨越千里的生命通道就此开启。
患者转运时持续胸痛,必须做好随时抢救准备。胸痛中心主任王震介绍,收到消息后,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王震带领手术团队认真阅读胸痛联盟单位上传患者造影图像,详细制定手术方案。介入导管室周玮主任团队做好血管内超声(IVUS)、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设备调试,提前准备各类器械、耗材。当救护车穿越凛冽寒风抵达省中医时,心脏介入团队已准备就绪守候在DSA手术室。
在IVUS指导下,手术团队突破病变重围,采用“CULLOTE”术式,于前三叉病变处植入2枚支架,回旋支远段病变处植入1枚支架。术后张先生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术后恢复良好。
王震介绍,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显示:高龄患者开胸手术30天死亡率达4.2%,而具备IVUS指导的介入治疗可将成功率提升至92%以上。“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我们胸痛中心绿色通道高效运作的有力证明,是省中医心脏介入技术平台为实现医联体成员顺利双向转诊提供实力保障的佐证。”
多年来,像张先生这样受益于医联体转诊的患者还有很多。深耕不辍,筚路蓝缕,如今的成果得来不易......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于2018年启动胸痛中心建设,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于2023年成功获批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目前胸痛中心年介入手术量近2000台,年急诊介入手术量近200台,常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FFR)、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IMR)、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冠状动脉旋磨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心病介入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医院心血管介入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是山东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心血管科牵头单位,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胸痛联盟理事长单位。
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为了带动医联体单位及地市级中医院心血管介入水平的全面发展,省中医牵头成立了山东中西医结合胸痛联盟,目前已有35家医院加入了胸痛联盟。
胸痛中心团队定期派专家到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带教,加强学术交流与互访,推广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指南、新理论、新技术,建立了医联体及胸痛联盟内部双向转诊渠道,努力扶持基层中医院心血管介入的发展。目前每年由基层医联体单位转诊的高危复杂冠脉介入手术病人近百例,通过冠脉介入诊疗技术联合中医药加载干预治疗,患者得到了成功的救治,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了医联体单位和基层老百姓的认可。
每节省1分钟,就能挽救约2%的心肌细胞。王震表示,医院将继续完善全域响应、全程监控、全时待命的三全急救模式。依托5G远程会诊系统和智能急救调度平台,未来将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达的智慧急救新范式,让更多急危重症患者能在黄金时间内获得生机。从微创介入到中医药加载,从单体救治到医联体协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正以硬技术+软实力重塑急危重症救治生态。当传统中医智慧遇上现代介入技术,当三甲医院资源注入基层医疗,一幅健康山东的壮阔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